输尿管为细长的肌性管道,呈扁圆柱状,管径平均为0.5~0.7厘米。其长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其长度与年龄、身高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新生儿长约6.5cm,2岁时长约12cm,6岁长约14cm。可见出生至2岁间输尿管增长最快,此后相对缓慢。成人长约22~30cm,男性平均长约26.5 cm,女性平均长约25.9cm。由于右肾比左肾略低1cm左右,故左输尿管比右输尿管约长1cm。
五个“三”概括输尿管解剖
第一个三:管壁分为三层
管壁:粘膜层(移行上皮、固有层)、肌层(内侧纵行肌层、外侧环形肌层)、外膜
第二个三:输尿管分三段或三部
上段: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骶骨上缘
中段:骶骨上缘―骶骨下缘
下段:骶骨下缘―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第三个三:输尿管有三个狭窄
上狭窄:在输尿管起始处,即肾孟与输尿管的移行部位
中狭窄:在越过髂血管处(相当于骨盆上口水平)
下狭窄:在穿过膀胱壁处
尿路结石常被嵌顿于这些狭窄部位
与输尿管的三局部法有何关系?
第四个三:输尿管的三个穿插
第五个三:输尿管动脉血管及淋巴回流分三局部
上1/3输尿管由肾动脉分支供给,中1/3由腹主动脉、髂总动脉、精索内动脉或子宫动脉
供给,下1/3由膀胱下动脉供给。这些分支到达输尿管后,在外膜内纵行走行,并广泛相连形成血管网,然后再散布到其他各层。因此做输尿管移植时,切断下1/3血流,对移植局部血液供给,影响并不甚大。 输尿管静脉是随着动脉回流的。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腹段输尿管动脉来源于内侧,盆段来源于外侧。
输尿管神经支配及输尿管的蠕动
输尿管正常蠕动不需要自主传入神经,而蠕动从固有平滑肌起搏点发源并传播,其位置在肾集合系统的肾小盏。自主神经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挥某种调节效应,确切作用不清楚。
输尿管神经为自主神经,来自肾及腹下神经丛,网状分布于输尿管结缔组织中,然后再进入肌肉层。神经节细胞大多数在输尿管下端见到,少数在上端,中段那么极少。输尿管的蠕动,可由类似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药物来改变。这些神经即使受伤,输尿管的蠕动也不受影响。
输尿管的生理
正常输尿管蠕动的频率为每分钟2~10次,平均3~4次,每次收缩时间为2~3秒,每次历时约7秒左右,每次松弛时间为1~3秒。每次蠕动的间歇时间为7~9秒,蠕动速度约为每秒3cm。输尿管蠕动的速度和频率与分泌的尿量有关,分泌的尿量多时,输尿管蠕动的频率高,幅度也大;尿量少时那么相应降低。
人体输尿管的起步点细胞,位于肾小盏及其附着于肾实质的局部。肾小盏的积尿可影响起步点细胞的活动,但对其动作电位的产生并不是必要的。
版权所有: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省职业病医院 晋ICP备16008008号
Copyright ©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xi , Occupational disease hospital of Shan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