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 小时,且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的证据。
病因与特点
其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有关。
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TIA常反复发作;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TIA,因每次发作缺血部位基本相同,而临床症状表现相似或刻板。微栓塞导致的TIA,因每次发作受累的血管和部位有所不同,而临床表现多变。
症状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可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的单瘫、轻偏瘫、面瘫和舌瘫,可伴有偏身感觉障和对侧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常出现失语和失用,非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空间定向障碍。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可出现人格和情感障碍、对侧下肢无力等。
颈内动脉的眼支供血区:表现眼前灰暗感、云雾状或视物模糊,甚至为单眼一过性黑矇、失明。
颈内动脉主干供血区:可表现为患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患侧Honer征(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表现是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可有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出现或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综合征。
此外,还可出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以及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检查
发病1周内的患者建议就诊当天进行急诊脑CT平扫或MRI检查,可以排除小量脑出血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脑部病变,并在48小时内,最好24小时内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
治疗
TIA发病后2天或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因此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住院治疗。
非心源性TIA,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心源性栓塞性TIA推荐抗凝治疗
血流动力学TIA给予扩容纠正低灌注。
其他:如降脂、降压、降糖等。
溶栓治疗。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当锻炼,规律作息,低盐低脂饮食。
预后
TIA患者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发作间隔时间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延长,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的进展性TIA是即将发展为脑梗死的强烈预警信号。
TIA患者不仅易发生脑梗死,也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因此,当患者出现TIA相关症状,要立即就医进行治疗。
版权所有: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省职业病医院 晋ICP备16008008号
Copyright ©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xi , Occupational disease hospital of Shan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