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骊,主任医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从事呼吸病和职业病中毒临床工作至今20余年。
山西省职业病医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学组成员、山西省医学会高压氧学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山西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理事、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山西省三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呼吸及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山西省、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山西省民政局涉核专家库成员等。从事职业病中毒临床诊疗工作24年,在急性中毒救治和职业病诊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主持省厅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书籍1本。
为什么要做职业健康检查?
两个概念
职业健康检查:是应用临床医学和相关实验室手段对接触职业危害的群体进行。筛查性的医学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手段。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健康检查的类型和意义
一、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三、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四、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背景:1、2019年7月1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3、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4、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形式仍十分严峻;5、多数劳动者职业生涯超过生命周期的1/2;6、新的职业危害因素不断出现,疾病和工作压力导致的生理、心理等问题已成为亟待应对的职业健康新挑战。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对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非常重要。
行动任务: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
行动内容:
一、劳动者个人:1、倡导职业健康工作方式;2、树立职业健康意识;3、树立职业健康意识;4、加强劳动过程防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自觉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5、提升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6、加强防暑降温措施;7、加强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或长期前倾坐姿人员、教师、交警、医护人员、驾驶员等特殊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
二、用人单位:1、为劳动者提供卫生、环保、舒适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2、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健康制度;3、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4、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日常监测、定期检测与评价,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公告栏。5、建立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责任制;6、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7、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
三、政府:1、研究修订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2、研发、推广有利于职业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3、完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4、加强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建设。5、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检查,优化职业病诊断程序和服务,加大保障力度;6、改进信息管理机制和信息化建设;7、组织开展“健康企业”创建活动,营造职业健康文化。
行动目标:
一、到2030年实现工伤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
二、辖区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80%及以上;
三、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持续下降;
四、辖区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达到90%及以上;
五、 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及以上;
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85%及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及以上;
七、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95%及以上。
树立职业健康理念:
一、职业健康工作范围:由职业病病人扩大至关注职业人群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二、职业健康内涵:由职业病诊治为主扩大至除工伤待遇保障环节外,职业健康的所有环节。
三、承担职业健康的主体变化了。文件明确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倡不仅用人单位要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也主要劳动者主动投入到职业健康行动中,做好职业健康管理。
四、谋划扩展职业病疾病谱。除控制重点行业重点职业病外,也要关注重点人群,关注职业性肌肉骨骼病、职业紧张等工作相关性疾病
职业健康检查现状
概念:
职业健康检查:是临床医学行为,因此,只有在医疗机构进行,并只有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师、以及执业护士开展。
职业健康监护: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和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通过系统地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资料,从而连续性的监视疾病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健康监护是更广泛的概念。职业健康检查更重要
职业健康检查常见问题:
检前:1、受检者个体信息,职业暴露情况不齐全;职业危害因素了解不详细;职业健康检查种类不明确;检查项目未按GBZ188开展,大多数只是项目成交。2、没有签订委托协议,没有做风险评估3、咨询人员,没有专业知识等等。
检中:1、过分依赖于设备:过分且简单依赖设备及化验结果,不注重临床症状观察和分析;2、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暴露情况询问不全面;3、样本管理不善:检中过程缺乏标本监管机制,检查部不做就扔了;4、工作人员冒名顶替等等。
检后:1、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对检查结果的判定目的性不强;2、体检结论“五花八门”总结报告不严谨,后续健康管理服务缺乏;3、重要检查信息上报不及时;4、未及时完成书面发放,没有签收记录;5、弄虚作假。
原因分析:1、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2、粉尘、有毒化学物、噪声等仍然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还需从根本上有效治理。3、多年积累的潜在的职业病病例逐渐暴露。4、职业病危害分布广,有的工艺落后,缺乏有效防护措施,监管难度大,仍然有新发病例增加。反映出在治理过程中还有不到位的问题。5、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忽视,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7、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8、新化学物质不断问世新技术广泛应用对生产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来说肯定有好处,但是对于劳动者来讲,特别是对这些新的化学物质和新的技术设备还掌握了解不够时,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潜在性职业病危害。
做好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
质控与管理:1、“职业健康检查质控”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内部质量的指导性工作;2、多科室、多专业、多体系的复杂系统;对职业健康检查全过程、多层面的质量进行控制和不断改进(过程与结果);对质量进行指导、控制、改进一系列协调活动。3、结构质控是资源投入:……需要什么,……实际提供的……4、过程质控是诊疗活动:……应该怎么做,……实际做的怎么样5、结果质控是达到效果:……期望达到的目标,……实际达到的目标。
目的:1、保证和提升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质量;2、促进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作重点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
结构要素:1、组织架构;2、资源配置;3、质量控制规则;4、档案管理;5、信息化建设;6、外部质量管理
过程要素:
检前:受检者个体信息;职业接触史资料;职业健康检查种类确定;检查项目;签订委托协议。
检中:确认受检者身份;既往史询问;体格检查;生物样本采集;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检后:重要检查信息上报;体检结论发放并有书面发放、签收记录;个体结论报告应符合要求;总结报告应符合要求。
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管理,敦促用人单位承担起主体责任,提升劳动者的健康意识,注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保驾护航。
版权所有: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省职业病医院 晋ICP备16008008号
Copyright ©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xi , Occupational disease hospital of Shan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