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登记的意义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
病例资料的收集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处,新病例的发现一般采用主动与被动两种方法实现。
主动登记:是由登记处派遣工作人员主动到各医疗单位查阅肿瘤新病例的诊疗病史,摘录于统一的肿瘤病例登记表格上。这种做法要求登记处配备较多的工作人员,花费很 大,多见于国外一些肿瘤登记处。
被动登记:是由各医疗机构中负责诊治肿瘤病例的医务人员填写肿瘤报 告卡片或表格,经医院汇总后定期报送到肿瘤登记处。
肿瘤新病例资料的主要来源为: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机构和死因监测系统等。
肿瘤新病例资料的主要来源
医疗机构报卡被定为必须参加报告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对首次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填写报告卡,由本单位的肿瘤报告负责部门(如防保科、保健科)将卡片集中、登记、核对及排重后接寄送肿瘤登记处。
医疗保险机构
肿瘤登记处可以通过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当地社会保障局,定期(每个月或一个季度)去医疗保险机构获取户籍人员肿瘤病例资料。目前,由于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广泛覆盖,使其成为肿瘤登记报告的重要补充来源。
死亡补发病
鉴于目前肿瘤新病例尚存在较多的漏报情况,肿瘤登记处必须常规对死因登记系统中根本死因或伴随死因为肿瘤的报告卡与肿瘤登记数据库进行核对。对只有死亡卡而无肿瘤发病报告卡者应进行调查,包括家庭访问和医院查询,并根据其确切肿瘤诊断日期和有关诊治资料补填一张肿瘤新病例报告卡,以减少肿瘤新病例的遗漏。
癌症发病资料收集的基本项目
诊断日期、肿瘤部位、肿瘤形态学、肿瘤行为(动态)、诊断依据、信息来源(诊断单位)、随访(或死亡)、登记号(确认号)、地址、姓名、性别、婚姻状况、职业与行业、年龄及或出生日期、民族与宗教(可选)
发病报告卡的填报内容说明
编号:用于识别登记的个案病例,为肿瘤登记处资料管理专用,报告单位不填;每一个病例只有一个编号
身份证号:为确认病人最可靠的根据,应尽力收集;
姓名:填写正式姓名,即户口本上的姓名;
性别;男性=1,女性=2 ,不详=9
出生日期:以户口本或身份证日期为准;至少有年和月的信息
实足年龄:即诊断时的年龄,可用肿瘤确诊日期减去出生日期得到,注意核实虚岁。若发病月日在出生月日之后实足年龄=发病日期年份-出生日期年份若发病月日在出生月
日之前实足年龄=发病日期年份-出生日期年份 - 1, 小于1
岁的年龄编为0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重要的联系途径;
发病报告卡的填报内容说明
填写患者常住户口地址; 职业:详细填写工作的性质、类别(工种) 详细填写患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发病日期:
IARC建议的发病(日期)定义为: 到医院、诊所或研究所机构因怀疑癌症问题而首先就诊或入院的日期;
或者:由临床医生首先诊断或首先由病理学家报告(提及癌症)的日期;或者: 死亡日期(首先由尸检等诊断的病例,其在存活时未怀疑过癌症)。
DCO我国一般以“将医生首次诊断肿瘤的日期或首次病理报告日期作为发病日期。”
发病报告卡的填报内容说明
肿瘤部位(原发部位/亚部位)
尽可能填写原发部位,只有在原发部位不明时方可填写继发部位; • 完整填写恶性肿瘤的解剖学部位和亚部位; • 鼻咽部分为:上壁、后壁、侧壁、前壁;
食管分为:颈段、胸段、腹段或上1/3、中1/3、下1/3; 胃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幽门、胃小弯、胃大弯等。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
结肠分为:盲肠、阑尾、升结肠、肝曲、横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
肺分为:肺门、上叶、中叶、下叶等;
胰分为:胰头、胰体、胰尾等;
乳房分为:上内、下内、上外、下外象限。不要填写右上、右下、左上、左下象限;
子宫分为:宫颈、宫体、子宫内膜等;
膀胱分为:三角区、顶、侧、前、后壁、输尿管口等;
脑分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脑干、脑室。
版权所有: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省职业病医院 晋ICP备16008008号
Copyright ©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xi , Occupational disease hospital of Shan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