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
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泛指腰背疼、臀部痛、腿痛、腿脚酸软麻木,或这几个部位同时疼痛。一生中70%的人曾有过腰腿疼痛,症状可轻可重。
解剖:
脊柱的生理弯曲:正位看是直的,侧位是双S型。腰椎:正常情况下腰椎有向前的曲度,这可以有助于人体维持平衡,适应更加复杂的运动形式,椎间盘结构同时可以缓冲震荡,增加对脑和脊髓的保护。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基本的病理病因,随着年龄增加,脊柱纤维环和髓核水分减少、弹性降低,结构松弛,致椎间盘突出。
损伤:
反复弯腰、扭转等累积的损伤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弯腰时髓核向后移位,引起纤维环破裂。
遗传因素:有家族性发病的报告。
妊娠:体重增加,腹压增高、肌肉韧带相对松弛,易导致椎间膨出。
常见的各种腰腿痛:
1、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间盘病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多有劳损病史或腰部外伤史;平时有慢性腰痛。
2、腰椎椎管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可有腰痛或无腰痛;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行走时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和无力,需坐下或蹲下休息,平卧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严重时可有大小便障碍;CT或MRI:可见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等。
3、腰椎滑脱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有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有时仅有腰痛;活动后疼痛加重,卧床后疼痛减轻;X线:腰椎滑脱,峡部裂;
4、腰椎肿瘤:有腰部原发肿瘤或其他肿瘤转移而来;于中老年人多见;腰痛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可有大小便障碍;疼痛持续,于体位变化关系不大;夜间疼痛明显;综合多种检查确诊。
5、腰椎骨质增生: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从事重体力劳动,有劳累史或经常久坐或长期弯腰工作;一般只有单纯腰痛,无下肢的疼痛;腰痛表现为:起身活动时为主,活动后反而减轻。
6、腰肌劳损:多发生于中青年;长期劳损病史:如久坐或曾有腰扭伤病史;主要表现为久坐或久站后出现双侧腰肌酸痛,无下肢疼痛;卧床缓解,久坐久站加重。
7、腰扭伤:有扭伤史,扭伤史可明显或不明显;表现为外伤后出现的腰痛,活动受限,有时可出现臀部和大腿后侧疼痛,疼痛一般不超过膝部;卧床休息可缓解,活动后可加重。
8、腰背筋膜炎:有受凉和劳累史;表现为双侧腰背部疼痛,无双下肢疼痛,夜间或天气变化时加重;受凉遇冷,腰痛症状加重,一般与休息无关。
9、椎间盘源性腰痛:多有劳累史或既往有腰扭伤史;表现为腰痛,以腰部负重时明显,卧床可明显缓解;X线片可提示未见异常或椎间隙变窄,但磁共振可见腰椎退变或膨出或轻度突出,但神经未见明显受压;椎间盘造影可确诊。
10、腰椎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可感染结核或其他细菌感染;表现为腰部疼痛明显,大部分患者有发热症状;腰痛持续,与体位变化无关;腰椎MRI检查可诊断。
腰腿痛的治疗:
出现腰腿痛症状后如何处理?出现上述情况后,到骨科找脊柱专科医生就诊;开始任何治疗前需经脊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再确定治疗方案;不建议直接行按摩、针灸等治疗。大部分腰腿疼痛患者可以保守治疗;小部分疼痛明显,规范系统保守治疗无效(6个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卧床休息,功能锻炼;佩戴腰围支具;牵引,理疗,推拿按摩、针灸、小针刀,外覆药物、封闭治疗。
腰背肌锻炼:仰卧位锻炼法:1.五点支撑:用头、双肘及双足做支点,使背部、腰臀部向上抬起悬空后伸。2.三点支撑:用头顶及双足支撑使全身呈弓形撑起,腰背部尽力后伸。3.四点支撑:用双手及双足支撑使全身腾空后伸呈拱桥型,难度大,适于青壮年。俯卧位锻炼法:飞燕式, 用力挺胸抬头,双手向前伸直,膝关节伸直,两腿向后用力,使头、胸、四肢尽量抬离床面,每次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腰腿痛预防须知:
平卧较硬的床;保持正确的姿势,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经常变换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和坐位;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节省体力,避免损伤;采取保护措施:腰部劳动强度大,佩戴宽腰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注意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已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均衡营养,减缓机体组织和器官的退行性变。
版权所有: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省职业病医院 晋ICP备16008008号
Copyright ©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xi , Occupational disease hospital of Shanxi